世界离不开中国的商品,中国也离不开世界的采购。外贸出口,一直是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。根据商务部外贸司今年1月份数据,2019年1月至9月,中国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GDP增长贡献率达19.6%。外贸带动就业人数约1.8亿人,进口环节税收贡献了全国税收总收入的11.6%。而包括深圳在内的华南区,又是中国的外贸出口重镇。据深圳官方公布数据,2019年深圳市出口总额高达16708.95亿元。除了大宗商品,小单的跨境电商零售也很活跃,仅前5个月,深圳海关共验放786万票跨境电商零售出口货物。春节淡季加上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蔓延,对于中国的外贸出口产生了直接影响。中国海关总署3月份的公告:“以美元计价,1月~2月出口同比下降17.2%。”“2020年1月~2月,中国对美国出口3001亿元人民币,下降26.5%。”由于疫情,原计划4月15日举办的广交会将延期。每届广交会是中国外贸界的重头戏,有来自210多个国家和地区、约20万名境外采购商参会。这是举办了63年、126届的广交会,首次延期。在2003年的非典期间,广交会依然正常举行。摆在今年的外卖行业的中国卖家面前的,是过山车般的行情。在1月~2月,由于国内疫情蔓延,国内的供应链被彻底打乱了。工厂开工延期,各地工人无法正常返工,供应商无法供应生产材料,工厂无法开工。而等到3月中旬,国内产能基本恢复时,意大利、法国、美国的疫情开始爆发,封城、停工成了常态,各国失业率剧增。这直接影响了中国外贸卖家们的销售和生意。
疫情影响会超过2008年金融危机吗?多位外贸行业人士的分析,如果疫情继续蔓延,影响可能超过2008年金融危机和2019年中美贸易战。在从事了10多年外贸业务的Wanda看来,2020年疫情和2008年金融危机相比,对外贸行业影响完全不一样:从波及国家来看:次贷危机主要是欧美等发达国家受灾,波及到其他国家,但疫情是快速在全球爆发,目前在160多个国家都确诊了病例,各国都如临大敌;从涉及的行业来看:次贷危机冲击最大的是金融产业、房地产等行业,疫情是横扫所有行业,没有任何人和行业可以置身事外;从经济表现来看:次贷危机是流动性出问题,各国通过化解流动性来解决危机,而疫情是看不见的生命威胁,致使大部分行业处于停摆状态,连基本的生活都发生了巨大变化;但是2008年和2020年生产成本对比,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。2008年时,一个工人工资2000元左右,现在是5000元~6000元,还很难找到人。2008年时,宝安厂房租金一个平方每月10元~12元,现在一个月40元左右,原材料价格也在不断上涨。出厂价格很难跟上成本上涨的速度。在2019贸易战发生的时候,外贸圈人心惶惶,朋友圈和微信群充斥着各种不确定的负面消息。刚开始,包括Wanda在内的外贸人都觉得世界末日来了。Wanda的欧美客户担心冲击太大,要求他们去越南等关税低的国家开厂,确实也有部分厂商做了迁移,一些订单开始流向越南等地。但是很快欧美客户反馈说越南供应链配合不行,那边沟通效率低下,服务也差,于是一些订单又开始回流到国内。整个算下来,整体订单在贸易战之后,大概只下降了5%~10%。恐惧往往过度放大了悲观情绪。
中国是全球唯一一个拥有全部工业种类的国家,国内供应链的优势是大而全,价格相对便宜,反应速度快。现在的制造业生产,已经完全是一个供应链、产业链深度合作的生态,再小的商品,也没法独立完成了,需要整个供应链上的多个合作方配合。一根看起来很普通的音视频传输的连接线,包括核心部分的光纤、PVC塑材、金属线、端子开模、胶带、外包装,每一个部分都需要一个供应商和小型加工厂,至少需要6家供应商参与。缺一个环节,就没法出货。任何国家短期内都没法取代中国。从这点来看,产业链的整体转移,可能性极低。一位外贸资深人士说,一场疫情其实显示了中国和世界经济的紧密性,也暴露出了中国外贸制造的一些弊端。其中一个就是跟风,随大流。前段时间,口罩等医疗物资火爆,于是很多人抛弃了原有的生意,都转行制造口罩等产品。打开微信外贸群或朋友圈,超过50%的人都在倒腾口罩等医疗资源。仓促生产出来的口罩,很多都不能达到行业标准,更没法出口到欧美,只是趁着疫情,赚一次快钱。这些人并没有长远规划,边走边看。现在很多口罩厂家已经开始产能过剩,又面临新的转型问题。全球经济结合得越紧密,不定期的波动频次可能就越多。但每一次产业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时,都会诞生出新的产业和模式。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,包括“中国制造”在内的全球产业都被洗牌,原来定位在低端制造的大部分的产业,都主动或被迫加快了产业升级,向着全球产业链的高端进化。在广东,包括光电、环保、新材料、新医药、新能源、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,都是在2008年之后快速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