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月10日首映的动画电影《西游记之大圣归来》(以下简称《大圣归来》)刚刚经历了自己的首周末。在这刚刚过去的三天里,许多人的微博上、朋友圈里充斥着大V们、好友们对该片的推荐,仔细辨别一下,你会发现这并不是片方惯用的新媒体营销手段,这些人自称“自来水”、“纯净水”,完全自发地为《大圣归来》奔走相告。他们向别人推荐这部电影的理由很简单,基本上可以归结为一句话:你们不是一直问国产动画的良心在哪吗?现在,良心来了。
《大圣归来》特意选在暑假的第一天上映,希望刚刚放假的孩子们会给这部电影带来好运,但事实上,很难说这是一个对《大圣归来》有利的档期。
日前,《大圣归来》的导演田晓鹏接受了专访。田晓鹏今年40岁,做过多年的动画师,参与过央视版长篇动画《西游记》的制作,《大圣归来》是他导演的第一部动画电影。为了《大圣归来》,田晓鹏花了8年时间,孵化4年,制作4年,面对如今“山呼海啸”般的好评,田晓鹏坦言没想到,“当初觉得能做到毁誉参半就好了”。在专访中,田晓鹏谈到了许多创作时的构思、制作时的细节。在他看来,国产动画想过技术关不难,很多都是能不能死磕的问题,难得是设计、创意,很多人认为国产动画只是给孩子看的,他希望自己的作品能慢慢改变这种看法。
《大圣归来》有个不一样的孙悟空
沙僧的故事续集会讲述
改编自《西游记》的作品很多,《大圣归来》和以往作品比最大的不同是什么?
田晓鹏:首先是人物关系,悟空和小唐僧的关系可能是和以往作品最大的不同。另外悟空的设计也和以往作品不一样。以往很多作品很强调悟空美猴王的形象,很漂亮,我做这部作品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想把自己心目中悟空的形象做出来,告诉大家悟空应该是这样的,他并不好看,但他是一个很桀骜不驯的、很有侠气的英雄角色,可能更像一个中年大叔的感觉。
所以孙悟空的人设猛一看有点怪,也是你故意为之?
田晓鹏:我不想把悟空设计成以往很多作品里那种大眼睛、双眼皮,一看就很漂亮的形象,这还是从人的审美角度去理解的。我希望悟空有一个反差,可能大家刚看到他的时候觉得不好看,因为原著里他就是一个妖怪,谁看到谁觉得害怕,但这个角色整个人性特别厚重,接触下来观众会越来越喜欢他。我觉得这样这个人物才能立得住,而不是单纯从表面上去接受他。
片名叫《大圣归来》,片中江流儿也总把“大圣”挂在嘴边,为什么强调“大圣”的身份?
田晓鹏:“大圣”的身份是从孩子的视角来看的,悟空在江流儿心中就是一个很神圣的偶像,整个故事的主题就是这个心中的偶像回来了。
你怎么看中国传统神话故事里的“超级英雄”?
田晓鹏:中国人的性格比较内敛、含蓄,这也是我们在创作时想抓住的一点。东方的英雄往往带有一点悲情色彩,比如我们看钢铁侠、超人这些西方的超级英雄,给人的感觉是很霸气、很外露,而东方的英雄找角色原型的话,可能有点像乔峰、令狐冲,或者是《水浒》里的武松,他们身上的侠气是内敛的。
片中没有明确交代江流儿是唐僧这层身份,为什么?
田晓鹏:《西游记》的原著里,唐僧的少年时期就叫江流儿,而且他是九世修行,到第十世才遇到孙悟空。这九世里他经历了什么,才能使他在第十世成为一个大彻大悟的取经人,这是很有意思的问题 。
有很多观众觉得结尾比较仓促,其实是片子里留了一个伏笔。我们整个故事的架构靠一部片子是讲不完的,第一部的理念是“相识”,或者说“结缘”;未来第二部要解决的的问题是“信仰”。江流儿要从一个特别纯真的小孩转变成一个取经人,要树立一个信仰。悟空要解决的问题是他要从信仰自己的个人主义,转变为信仰小唐僧。他要认识到这个人的伟大,愿意为他燃烧,愿意追随这个人。
续集已经在准备当中了?
田晓鹏:是的,我们已经写了几稿的剧本了。
取经团队中为什么唯独沙僧在《大圣归来》中没有对应?
田晓鹏:不光沙僧没有出现,其实在《大圣归来》里,白龙的出场也比较简单,像野兽一样,还没有更多人性化的东西。因为如果我们把沙僧、白龙这些角色的背景和心路历程都在影片中交代出来,篇幅会非常大,比较容易做成流水账,我们还是想把更多的沙僧和白龙问题留到下一部去解决。
片头确实是致敬《大闹天宫》
音乐最重要是和故事与画面配合
有些观众反映能在《大圣归来》里看到很多经典动画的影子,比如片头像《大闹天宫》,悬崖追逐一场戏像《功夫熊猫》,反派妖怪像《千与千寻》中的无脸男,你怎么看?
田晓鹏:片头确实是在向《大闹天宫》致敬,其实那段就是江流儿小时候,他爸爸给他讲大闹天宫的故事。怎么才能让观众最快地进入情境呢?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大家马上联想到1964版的《大闹天宫》。我自己小时候就特别喜欢《大闹天宫》,我们希望大家一看到这个电影就能想起《大闹天宫》,有一个儿时的回忆。
大反派的设计其实是取自《山海经》里对“混沌”的描述,没有面目、六条腿、很肥胖的身体……完全符合片中的形象。现在想想,《千与千寻》里的无脸男确实也挺像“混沌”的,而且现在颜色上也很接近。我们最开始设计“混沌”时还不是现在的颜色,但是那个颜色出来之后会让人觉得特别不舒服,所以最后选了一个比较暗淡的颜色。
影片中肯定是有对其他经典作品的借鉴的,但山间追逐那一段本身确实没有太借鉴《功夫熊猫》,借鉴的其实是《丁丁历险记》。观众有这种感觉,恰恰说明国外的电影之间也有很多相似的东西。另外,大家觉得像是一种感觉,仔细看还是会发现有很大差距的,可以透露一个小细节,当时我们在做这场戏时,大概离职了四到五个动画师,谁做谁崩溃。
我也看了一些网友的评论,有些和其他作品的相似之处说的确实对,有的完全就是躲不开,因为太多前人的作品摆在那了,你完全闭着眼睛去设计都会撞上。
为什么请黄英华来配乐?片中出现的一些非原创配乐是怎么设计的?
田晓鹏:我请黄英华的原因很简单,我很喜欢他给周星驰做的很多东方韵味特别足的音乐。东方音乐有一个问题,就是不够厚重。在电影配乐上,往往需要交响乐才能把气氛烘托出来,很多民乐是不太够的,只能在一些小的情绪上做文章。黄英华老师恰恰在这方面结合的特别好。
片头的《闯将令》和片尾悟空出场时的《小刀会》都是民乐里非常精华的东西,给大家的感觉是已经成了孙悟空的招牌音乐了,悟空出来就应该是这样,包括北影厂的动画片,周星驰的电影等等。我们买了音乐的版权之后,请黄英华老师重新编曲,就放到了片子里。
片中汪峰的《勇敢的心》和陈洁仪的《从前的我》是你选的吗?
田晓鹏:是的。选汪峰这首歌是个比较痛的问题,当初没想太多,主要是觉得歌词比较搭,后来发现他们给的文件并没有分轨的、特别高质量的东西,只是给了张CD,结果在混音的时候给人的感觉就不太好,但是已经到了后期了,实在来不及修改了,这也是很大的一个遗憾。
首映式上片方放过戴荃的《悟空》,很多人觉得和《大圣归来》气质很搭,为什么没用到片子里?
田晓鹏:大家觉得搭,可能是搭影片整体的气质,但是放在某一个段落里就未必合适。其实我们很早就和戴荃有过接触,也想过把这首歌放在电影里,但这需要我们重新调整影片的节奏和画面去匹配它,当时经费和时间上都不允许。续集有可能会用。
中国人完全有能力做出好的动画
“我们只是走得快了点”,对未来的市场很有信心
《大圣归来》制作历时四年,为什么这么耗时?
田晓鹏:因为经费是有限的,不可能有特别充裕的人力,很多东西得自己一点点去磨。比如剧本,我们并没有请到特别专业的编剧老师,很多都是靠自己和员工之间反复去侃,去修改。另外,在国内,想找做动画电影这个级别的动画师是很难的,但我们对动画的要求特别高,所以真正能做的人很少,战线就会拉得很长。
很多国产3D动画被批5毛钱效果,为什么《大圣归来》在画面上会让人眼前一亮?
田晓鹏:我个人觉得,特效这个东西,好不好看,主要在于设计。中国人做的东西并不一定不如欧美,当然这里有资金投入的问题,但是最主要的是你怎么在片子里设计你的特效。
《大圣归来》这部片子虽然是部魔幻片,但我不希望它画面太炫,像游戏一样,我希望它更物理。比如说石头砸在悟空身上,那个碎掉的过程就应该和真实生活里是一样的。这部片子大家觉得特效真实,可能并不是特效做的有多么精细,而是可能它更符合大家的感受。
除了设计,许多国产动画在制作上就不过关,你觉得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?
田晓鹏:我一直有个理念,像动画电影这种东西,不是靠人力就能提升的,关键环节里的关键人物所起的作用可能是非常决定性的。我们在打造团队时,核心团队是非常重要的,往往这些人就能决定一部片子的品质。剩下的工作更多的就是死磕的过程,我们要求动画师、灯光师不要考虑别的,把画面做过了为止,不断地往上追加细节,反复地修改、制作。光从技术上来说,国产动画如果能多花时间,多磕,还是有很大提升空间的。
许多观众反映《大圣归来》片头视觉效果最好,整部影片都做成这样可不可以?
田晓鹏:整部影片没有做成这种效果,不是技术问题,片头那种效果,你看两分钟可能觉得很漂亮,看90分钟就视觉疲劳了。片头效果好,第一是特别写意,第二是颜色特别单纯,但作为正片来说,色阶、层次、细节度等很多地方都是不够的。从技术的准备和花销上来算,影片后面的每一个分钟都要比片头的这两三分钟难不少,大家觉得好看主要还是因为美术设计。
《大圣归来》上映的档期并不是特别令人满意,竞争对手很强,有票房方面的担心吗?
田晓鹏:担心肯定是有的,我只是一个导演,对市场看的并不是很清楚。我只是希望做一个拿得出手的作品,慢慢影响大家对国产动画的看法。因为对国产动画,国人普遍有一个误解,一是它是拍给孩子看的,二是它质量不会很好,我希望尽自己的力慢慢改变大家的看法,希望国产动画在未来能有更大的市场空间。
我身边的很多投资人和同行都体会到中国动画市场会越来越好,只是时间问题,只是我们做的稍微快了一点,对未来大家还是普遍看好的。
(接受采访时,田晓鹏还不知道《大圣归来》首周末票房会有这样的“神走势”,现在他应该对市场更有信心了。)